“在中国市场上,红棕榈油有很好的前景,比如它可以用作火锅底料。首先这种红色是天然的,不是添加剂;然后红棕榈油不怕高温,稳定性特别好。”谈起马来西亚棕榈油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署长希尔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棕榈油是全球产量及消费量最大的油脂品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棕榈油的主产区,占到全球产量的约85%。

  中国是全球棕榈油第二大进口国,以食用消费为主,工业用途为辅。由于国内并不生产棕榈油,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有很大的需求。

  马来西亚副总理兼种植与原产业部部长法迪拉·尤索夫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主要接收者之一,棕榈油在马中两国的贸易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来西亚正在积极探索提高棕榈油的价值和功能性,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创新性应用

  除了自带红色,希尔米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对红棕榈油的信心来源于它富含营养物质。红棕榈油是棕榈油的一种,因其富含胡萝卜素而使颜色呈深红色,因而得名。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近日发布报告称,2023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达到1900万吨。2022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845万吨。

  近年来马来西亚油棕树种植面积增速低,导致棕榈油年产量难有大幅增长。目前,马来西亚油棕树种植面积约为5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7%,油棕树的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耕地总面积。

  同时,欧盟等国家认为油棕树的种植以破坏森林为代价,限制甚至禁止进口棕榈油,这些声音和措施迫使马来西亚政府主动限制油棕树种植面积的扩张。

  在产量难有突破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开始着力于棕榈油附加值的提升。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副署长再依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非常热衷在棕榈油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棕榈油有很大的需求,还在于中国对棕榈油有创新性的应用,很多产品是她在马来西亚所未见过的。

  11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马来西亚棕榈油行业合作高层圆桌会议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程宁也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油脂化工、表面活性剂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消费者对天然绿色原料、环保型产品的追求,给棕榈油衍生油脂化工和表面活性剂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法迪拉·尤索夫在上述会议上还透露,2022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棕榈油及相关产品出口额达37.2亿美元(约合265.35亿元人民币),占马来西亚当年棕榈油及相关产品出口总额的11.4%。

  挑战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棕榈果中压榨出来的油脂,油棕树原产于非洲,四季开花结果多年生植物,常年可收获,一般种植后2-3年可开始收获,结果周期长达二三十年。

  油棕是目前世界产油效率最高的植物,每公顷可生产约5吨油脂,单产是花生的6倍、大豆的10倍左右。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达到7760万吨,而全球九大植物油脂总产量为2.16亿吨,棕榈油产量占比36%。

  生产棕榈油的国家众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主产区。印尼棕榈油的产量高,而马来西亚因为种植和压榨技术更高,棕榈果的出油率普遍高于印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优势在于技术处理和市场能力等方面都较为成熟。

  棕榈油虽有较多优势,但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油棕是一种耗水的植物,不少种植国此前为了迅速扩大种植园面积,砍伐了部分热带雨林。

  欧盟理事会今年正式批准去年12月与欧洲议会达成一致的“反森林砍伐法”。根据新法案,向欧盟出口商品的企业必须提供可核实的信息,证明商品与2020年后进行的森林砍伐无关。如不遵守法案规定,出口企业可能会在欧盟成员国面临高达营业额4%的罚款。

  马来西亚和印尼方面对此均表示,新法案将增加棕榈油产业的成本和壁垒。希尔米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新法案会对马来西亚棕榈油业小农户造成冲击,因为他们无力承担合规成本。在马来西亚,从事棕榈油种植的小农户占26%,种植的油棕榈面积约150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