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造假:清水源4亿追索同生环境原管理层

元描述: 清水源起诉同生环境原管理层钟盛、宋颖标,指控他们在并购交易前虚增财务数据,并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涉案金额超过4亿元。本文将深入分析事件始末,揭示并购造假背后的真相,并探讨上市公司如何规避类似风险。

引言: 资本市场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演着各种商业故事,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并购案例。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也潜藏着各种风险,其中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并购造假的阴暗角落。2024年8月,A股市场再现并购标的财务造假事件,上市公司清水源(300437)起诉其全资子公司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同生环境”)原管理层钟盛、宋颖标,指控他们在并购交易前虚增财务数据,并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涉案金额超过4亿元。此事件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时务必擦亮眼睛,谨慎识别并购造假风险。

并购造假:虚增估值,三年“蜜月”下的隐患

2015年,清水源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主要业务包括水处理剂及衍生品。为了拓展业务版图,该公司在2016年宣布以4.95亿元的价格收购同生环境100%的股权,其中1.73亿元现金,3.22亿元以股票支付。交易完成后,同生环境顺利并表,清水源也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并购交易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清水源的起诉书,钟盛、宋颖标为了抬高收购价格,在同生环境被并购前的2015年,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变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提供虚假发票等手段,将2015年之前的收入、成本延迟确认,虚增了2015年的收入、成本、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导致同生环境的股权评估价值虚增,股权实际价值远低于交易对价。

除了虚增估值,钟盛、宋颖标还与清水源签订了三年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同生环境2016年至2018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20万元、5600万元、6680万元。在盈利承诺期间,同生环境实际实现了三年业绩承诺,但事实上,钟盛、宋颖标再次利用造假手段,通过隐瞒转包合同、骗取监理方出具虚假的工程进度证明、高估收入、低估成本等手段,继续虚增了三年盈利承诺期各年度收入及净利润。

真相大白:刑事判决揭露并购造假内幕

这场并购造假的真相最终被刑事判决揭露。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以职务侵占、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罪名指控钟盛、宋颖标,并向济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7月,案件迎来终审判决,法院认定钟盛、宋颖标犯有职务侵占罪或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分别被判处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

根据刑事判决书,检方举证证明,钟盛、宋颖标在同生环境被并购前,通过虚增财务数据,将2015年鹿邑项目、国威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收入和净利润延迟确认到2015年度,虚增了评估基准日同生环境的股权估值近3亿元。

此外,检方还举证证明,钟盛、宋颖标在三年盈利承诺期间,继续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到三年业绩承诺目标,最终未能完成承诺业绩,涉嫌侵占同生环境资金1284.65万元。

清水源追讨损失:4亿元追索钟盛、宋颖标

面对同生环境原管理层的违法行为,清水源于今年8月公告披露,正式对宋颖标、钟盛提起民事诉讼,追讨二者的不当得利。

清水源要求钟盛、宋颖标退还3亿元的等值金额及相应利息,并补偿业绩差额金额约为1.06亿元,同时还需返还已收取的现金股利及资金占用利息。

这场官司的最终结果尚待法院审理,但清水源的追讨行动表明,上市公司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对并购造假行为绝不姑息。

并购造假:警钟长鸣,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清水源的并购造假事件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并购交易的担忧,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时务必谨慎识别并购造假风险。

投资者如何识别并购造假风险?

  • 关注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仔细核查标的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特别关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看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或刻意粉饰。
  • 了解标的公司管理层: 调查标的公司管理层的背景、履历、经营理念等信息,了解他们的公司管理能力和道德水平。
  • 阅读并购协议: 仔细阅读并购协议,关注协议中关于盈利预测、业绩承诺、违约责任等条款,了解上市公司对并购交易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 关注市场信息:关注市场上关于标的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报道和评论,了解市场对交易的看法和质疑。

上市公司如何规避并购造假风险?

  • 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交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并购造假行为。
  • 加强尽职调查: 对标的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尽职调查,核查其财务数据、经营情况、管理团队等信息,防范潜在风险。
  • 聘请专业机构: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估值评估、法律咨询等,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及时、准确地披露交易信息,接受市场监督,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总结:并购造假并非个案,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需要提高警惕

清水源的并购造假事件并非个案,在资本市场中,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并购交易的风险防范意识,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

常见问题解答

Q1:清水源对同生环境的收购价格是否过高?

A1:根据刑事判决书,同生环境的股权评估价值存在虚增情况,实际价值远低于4.95亿元的交易对价。

Q2:钟盛、宋颖标为何要虚增财务数据?

A2:钟盛、宋颖标为了抬高收购价格,并通过虚增三年盈利承诺期各年度收入及净利润,以达到三年业绩承诺目标,最终未能完成承诺业绩,涉嫌侵占同生环境资金1284.65万元。

Q3:清水源如何追回损失?

A3:清水源已对宋颖标、钟盛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二人退还3亿元的等值金额及相应利息,并补偿业绩差额金额约为1.06亿元,同时还需返还已收取的现金股利及资金占用利息。

Q4:投资者如何避免投资并购造假公司?

A4:投资者需要仔细核查标的公司财务数据,了解标的公司管理层,阅读并购协议,关注市场信息,以识别并购造假风险。

Q5:上市公司如何防范并购造假?

A5: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尽职调查,聘请专业机构,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以规避并购造假风险。

Q6:并购造假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A6:并购造假事件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度,降低了投资者信心,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